新聞資訊
News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在近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即將出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動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謝少峰表示,一季度和二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5%和6.3%,在去年同期較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了進一步增長。一是重點行業支撐作用明顯,電氣機械、汽車、電子、通用設備、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增長較快,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量質齊升”,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分別達到35.5%和16.4%,電子、···
近年來,得益于我國化工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中國化學工業保持穩定增長,年均增速約5%~7%。盡管面臨環保壓力和全球經濟波動,行業仍通過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保持增長勢頭。在行業科技工作者的接續奮斗下,目前我國已擁有一批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具備依靠自有技術成套建設和運營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芳烴及部分下游衍生物生產裝置的能力;煉油和基礎化工原料生產擺脫了國外技術的“卡脖子”,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技術大步向前……作為國家產業創新體系的關鍵領域,化學工業既是高新科技的重要發端···
12月18日,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4》報告在京發布,遴選出184個工程前沿,并研判了其發展趨勢和特征,旨在引導工程科技和產業創新發展。2024全球工程前沿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工程前沿研究向極微觀深入:芯片、生物醫學、量子物理等科技前沿不斷深入發展,引發全球科技和產業創新顛覆性變革。二是工程前沿探索向極端條件邁進:制造、能源、材料等領域技術加速進步,抗災、耐極溫、耐腐蝕等材料性能為制造業發展和極端環境作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證。三是工程前沿開發向極精準拓展:全球衛星導航精確定位技術、機器人精準操控技術的發展···
國家統計局12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65839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8709億元,同比增長2.4%;第二產業投資161632億元,增長12.0%;第三產業投資295498億元,下降1.0%。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2.1%。其中,采礦業投資增長10.3%,制造業投資增長9.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3.7%。第三產業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4.2%。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4···
從1949年的126家化工企業、固定資產原值407萬元,到2023年化工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近3萬億元,化工經濟總量連續32年居全國首位,山東化工行業多年來實現了巨大騰飛,創造了斐然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山東省化學工業發展水平并不高。但到1952年,全省化工總產值升至5270萬元,比1949年增長了1.27倍。硫酸、燒堿、農藥、染料、輪胎外胎等主要產品年產量均超過1949年前的歷史最高水平。此后隨著國家投資政策調整,山東化工行業發展進入相對平穩期。先是濟南化肥廠建成了省內首套年產800噸合成氨裝置,隨后6個小型氮肥廠相繼建成投產。···
海關總署10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79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23.04萬億元、進口16.7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和2.4%,外貿運行總體平穩。鐵礦砂、煤和天然氣進口量增加。前11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11.24億噸,增加4.3%,進口均價(下同)每噸768元,下跌3.9%;原油 5.06億噸,減少1.9%,每噸4208.8元,上漲0.3%;煤4.9億噸,增加14.8%,每噸688.4元,下跌12.5%;天然氣1.2億噸,增加12%,每噸3506.2元,下跌5.8%;大豆9709萬噸,增加9.4%,每噸3591.7元,下跌15.1%;成品油 4494萬噸,增加4.5%···
氫能具有工業原料和能源的雙重屬性。11月初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多次提及氫能,并將其納入能源管理體系。“氫能產業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李云鵬在12月4—5日于北京舉行的2024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著重強調了發展氫能的重要性。本次大會聚焦推進氫能高質量發展,深刻剖析了石化行業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并探索培育氫能新賽道、新動能的可行路徑。“氫能產業總體上處在發展初期,創新能力不強,技術水平不高,裝備制造···
“我非常重視他們,沒有中國的合作伙伴們,我們做不了現在做的產品。”11月25日,美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現身鏈博會現場,瀏覽展臺。用庫克自己的話說,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鏈博會。“很高興來到這里,我很自豪蘋果和我們的合作伙伴在這里參展。”不止于蘋果公司,本屆鏈博會迎來了來自6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700家展商,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占比超過60%。在境外參展商中,歐美參展商的比重達到50%。翻開嘉賓名單,記者看到了一長串跨國公司的高管:力拓集團董事長鮑達民、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德國思愛普全球高級副總裁駱···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明確了5方面20項重點任務,包括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健全國家物流樞紐與通道網絡、加強創新驅動和提質增效、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等。行動方案還提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實現新突破,貨物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鐵路貨運量、鐵路貨運周轉量占比力爭分別提高至11%、23%左右,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保持較快增長。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國家物···